在爵士樂中迷路
最近聽一個叫做爵士邊緣人的Podcast,主持人與來賓討論到台灣聽爵士樂的人數比聽古典樂的人數少,可能是很多人覺得”聽不懂” 爵士樂。什麼叫做 ”聽懂”? 什麼叫做 ”聽不懂”? 然後不約而同地,幾個來賓都認為,可能因為爵士樂在進入即興部分很難跟著哼唱旋律…”容易迷路”。 這樣的形容真是貼切啊!
當我們迷路時,會盡可能的從腦海中提取影像記憶,沿路的標誌、事物、景象、…回想每個細節。在大多數的情況下,迷路的歷程充滿驚慌失措的感覺。聽爵士樂曾迷路的人,可能就不會再選這條路,嗯,很合理!
音樂的選擇與喜好
心理學有很多探討”選擇與喜好(choice and preference)”的主題,音樂就是其中一個。由於音樂影響著人們的情緒感受,因此,很多研究認為人對音樂類型的選擇或喜好與人格特質有關。Anderson等學者在2020年發表一篇主標題為〝Just the Way You Are〞,用大數據分析方法,研究人們在串流平台Spotify的音樂選擇行為,並探討五大人格特質(外向性、親和性、嚴謹性、開放性、情緒穩定性)與音樂喜好的關聯。其中,爵士樂的選擇與親和性呈現正相關;換句話說,親和力越高的人越容易選爵士樂來聽?! Hello!爵士樂迷們,覺得這樣的結論如何?
到底是選擇的音樂反映出我們個人的人格特質? 還是人格特質驅使我們做出特定的選擇呢? 是喜好? 還是選擇?
感覺的記憶
探討喜好與選擇的議題,通常還會談到記憶(memory)。研究發現,音樂的喜好與個人內隱記憶(implicit memory)有關。內隱記憶與先前的經驗有關,通常在不知不覺中深植在我們的記憶網絡中,如扣釦子、繫鞋帶,或精熟樂器彈奏等,提取記憶的過程無需當事人有意識性的察覺。換句話說,以前經驗累積並存留在潛意識中的記憶,正默默影響著你我的表現。
感覺也有內隱記憶,最有名的例子是失憶症患者H.M.。他的主治醫生在某次見面握手時,故意在手裡藏一個大頭針。H.M. 握手之後痛得縮手大叫,不過他也很快就忘了這件事。隔天醫生又來找H.M.握手,這次他拒絕了。問他為什麼不跟醫生握手,他回答:因為有人可能會惡作劇,手會被隱藏的大頭針刺到。而他完全說不出何時發生的事,忘記惡作劇的人就是這位醫生。
感覺的內隱記憶影響著我們的選擇與好惡
內隱記憶的重要性在於,它儲存我們動作執行時,未曾被語意化的程序。經驗次數越多,或經驗賦予的情感感受程度越大,會使記憶烙痕更深植於長期記憶中。任何技術學習的純熟都需經過類似的歷程,反覆練習效果會使許多基本動作自動化,形成無需意識察覺就出現的記憶。感覺的內隱記憶與的情感性經驗的累積有關,而累積的情感性記憶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的選擇偏好。
例如,經常固定去一家咖啡屋寫作。一開始,你是因為咖啡的品質、價格,或環境的硬體條件(有插座)等而選擇這裡。雖然有點不滿意它的音樂,但還能忍受,專心時也就沒差…。某個下雨天不想出門,在自己家工作。整理好桌面,泡杯那間咖啡屋買來的濾掛咖啡、打開電腦,然後…桌面、咖啡、電腦、插座…總覺得還少了點什麼?
啊! 少了那個有點吵,有點聽不懂的音樂!
心理學家伊莎貝爾·佩雷茲(Isabelle Peretz)認為,上面的例子是一種重複接觸效應(Mere Exposure Effect):有些本來不太喜歡的音樂,可能因為重複的接觸而變成喜歡;並將這種重複接觸效應視為一種內隱記憶現象(參考Peretz & Gaudreau, 1998)。重複接觸某個事物,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的感覺記憶,悄悄的改變了我們的選擇行為。
今天我們喜歡某類型的音樂,一定有跡可循,只是,經常在無意識與未察覺中,沒有言語將他們記錄下來。
我最親密的伙伴 – 難以言喻的感覺記憶
回想自己聽爵士樂的歷程,只能說自己喜歡爵士樂,但不致於是個迷。有時與不聽爵士樂的朋友相處時,會謹慎挑選專輯。例如Chet Baker邊彈邊唱,或Keith Jarrett輕柔的鋼琴獨奏,不用擔心吵,也無關誰聽懂或不懂,而是選擇陪伴我們相處時的一種感覺。這樣回想起來,平時愛播放爵士樂,並非我聽懂,而是我喜歡有它做伴的感覺。
人類的喜好很善變,但也很包容。
無論音樂的喜好是什麼,聚在一起唱的歌,常常永生難忘。即使老到忘記歌詞,總還能哼個旋律。有緣,無緣,大家來作伙,燒酒飲一杯,乎乾啦~ 乎乾啦~
聽懂或聽不懂,是圈內人的用詞。聽懂的進來,聽不懂的在圈外。
喜歡或不喜歡,是大家的通用詞。喜歡,就選來聽。不喜歡,就不聽。愛什麼時候聽,就什麼時候聽。那裡不適合聽,就不要聽。這裡很適合聽,就享受著聽。
今晚,我想要來點…
賞音時間
參考資料
Anderson, I., Gil, S., Gibson, C., Wolf, S., Shapiro, W., Semerci, O., & Greenberg, D. M. (2021). “Just the Way You Are”: Linking Music Listening on Spotify and Personality.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, 12(4), 561-572.
Greenberg, D. M., Baron-Cohen, S., Stillwell, D. J., Kosinski, M., & Rentfrow, P. J. (2015). Musical preferences are linked to cognitive styles. PloS one, 10(7), e0131151.
Peretz, I., Gaudreau, D., & Bonnel, A. M. (1998). Exposure effects on music preference and recognition. Memory & cognition, 26(5), 884-902.